客服热线:0571-88013691 | 会员中心 | 搜索 | 邮箱 | 诚聘 | 导航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  
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
 
钢铁商讯网 > 杭州资讯+ > 行业动态 > 如何打破铝行业的恶性循环?
如何打破铝行业的恶性循环?
钢铁商讯网   2012-10-25 15:00:39 作者:gtsxw 来源: 文字大小:[][][]

中国以外的铝产量9月小幅增加,表明今年稍早启动的一轮减产行动的影响减弱。

国际铝业协会(IAI)的数据显示,上月日均铝产量从8月的66,900吨小升至67,000吨。

这就2011年10月以来中国以外产量首次按月增加。

铝冶炼厂已面临产量过剩和价格低迷的恶性循环,上述消息对它们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
**趋于稳定*

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期间,中国以外的年化铝冶炼产量已减少约150万吨。

这大致反映出在去年第四季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铝价跌破每吨2,000美元时,所引发的一系列产能关闭。

但只是"大致"反映,而不是完全。

中国以外两个最大炼厂--加拿大的Alma和南非的Hillside在今年上半年分别遭遇劳资冲突和技术问题,产量大幅减少。

目前这两家工厂正处于恢复中,正在加大生产力度。

年产能710,000吨的Hillside工厂第三季的年化产量为556,000吨;年产能430,000吨的Alma工厂的同期年化年化产量为176,000吨。

这两家工厂料于年底前恢复满负荷生产,届时将抵消任何进一步的减产影响。

减产的力度本就在减小。

中国以外铝生产商此前宣布,与价格相关的年减产幅度为120万吨左右,大多是在去年年底或今年头几个月。

但此後,除了俄铝(UCRUSAL)(0486.HK:行情)在8月末确认年底前将减产150,000吨以外,宣布减产的事例几乎已销声匿迹。

不过这也只是俄铝的例行举措。

较老旧、成本较高的产能将被逐步淘汰,与此同时,新的、成本更低的产能将会上线.

俄铝年产能600,000吨的Boguchansk工厂计划於明年投产,与之配套的3,000-MW电厂目前正在试运行。

**互相观望**

想必没有分析师认为铝产量已降得够低,足以在库存逼近历史高位的时候阻止更多过剩的铝流入.

当然,目前每吨超过200美元的实货溢价给予炼厂重要的救生索,否则那些冶炼厂原本可能会大幅亏损.

讽刺的是,这些高溢价是系统性产量过剩的直接後果.

金属过剩助长LME远期曲线正价差,这也刺激了库存融资交易,迫使生产商和融资交易人士直接竞争可用来进行融资操作的金属.

这就是造成铝行业恶性循环的核心根源.

溢价为生产商提供了继续生产的现金诱因,但这麽做它们只是增加了维持住溢价的过剩金属,却压制了价格.

理想的情况是,由中国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.

身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,中国也拥有几座全球成本最高的冶炼厂.

不过最麻烦的就是这些冶炼厂接受地方政府的财务协助,电力补贴是最常见的方式.

高成本冶炼厂只有在付全额帐单的时候,才真正称得上是高成本.如果它们不必付全额,就无须讨论成本曲线.

国际铝业协会对中国产量的补充数据,尚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供数据.

不过其他数据--如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9月年化中国铝产量仅较上月微幅减少25万吨,但8月的年化铝冶炼产量是达到创纪录的2,060万吨.

外界普遍认为,目前制约中国产量的因素,是中国西部和西北部省份新一代低成本炼厂遭遇瓶颈,而非集体减产的结果.这类遏制因素预料将只是短暂的.

这使得中国以外的生产商开始担心,更进一步的减产恐怕只会鼓励中国业者出口,来弥补减产带来的缺口.

全球铝行业正互相观望,每个人都在等对方先采取行动。

**供应过剩**

这就是银行分析师持续下修铝价预估值的原因。

例如,巴克莱资本已将2013年铝价预估值自每吨2,275美元下调至1,988美元。

通常看多基本金属的巴克莱资本这次却表示,它们甚至"认为做空铝是具有吸引力的交易."("大宗商品周报",2012年10月12日出刊)。

自今年年中开始有明显迹象显示生产商不会进一步减产之后,巴克莱资本对2012年至2013年合计供应过剩的预估已上调一倍,至240万吨。

持相同看法的,远不止巴克莱一家。

法国巴黎银行分析师也已将今年铝供应过剩预估上调至75万吨,从而使2008年至2012年的合计供应过剩预估达到近900万吨.

"虽然全球生产看起来似乎已经见顶,但产能重新快速增长意味着,除非出现新一轮大规模减产,否则2013-14年铝市仍将出现实质和结构性过剩,"巴黎银行在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称.

尽管风险"明显倾向下行",但巴黎银行还是维持对明年铝价平均将达每吨2,350美元(较为)乐观的预估.

法国巴黎银的理由是,铝市当前供需失衡的状况"难以为继"。

此观点直指当前铝市争论的核心。

每个生产商都做出了将产量维持在当前水平的理性决定,无论是出於对西方国家实货铝溢价,还是对中国政府补贴的考量。

但他们却全都面临了一个非理性的结果,也就是价格低迷与生产过剩之间"不可持续的"的恶性循环却在延续。

这种情况会持续多长时间?

没有人知道,也没有理由认为目前主宰铝行业动能的融资操作交易将会很快消退.

最有可能的结果便是旷日持久的消耗战,然後全球的生产商竞相压低成本曲线.

除了进行融资操作的人士以外,这对铝行业的其他人来说都是坏消息.对消费者而言也是坏消息,表现在实货溢价上涨的背后,其实是理论上的供应充足,而实际上却是短缺。

最新评论
发表评论
标题
内容
表情
 
  | 咨讯分类  
供求信息  (307)
市场分析  (649)
行业动态  (791)
推荐企业  (326)
热点评述  (1060)
地区新闻  (624)
钢厂调价  (492)
热点专题  (1017)
供求信息  (0)
  | 今日最新  
  | 热门点击  
  | 本站推荐  

Copyright © 2011   技术支持:易搜—华东IT服务中心    管理后台   备案号:浙ICP备17017088号-2